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有轱辘的才是车 其它文摘评论130,747字数 2232阅读7分26秒阅读模式

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可视化星球,原文链接: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今天的北京
拥有的人类遗迹太多太多
光世界遗产就多达7项
是世界上拥有遗产数目最多的城市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其中古建筑遗迹更是不胜枚举
大大小小的古建筑遗迹多达上百处
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把整个北京称为
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在诸多的古建筑中
有一件极为特别
它是王权天赐的象征
是古代中国人宇宙观的集中体现 
它就是天坛
❶ 天国神殿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的中轴线东侧
占地面积达273万平方米
接近紫禁城的四倍大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在如此大的范围里
却只有寥寥几处建筑物
置身其中
无疑有种空旷浩荡的感觉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在这寥寥无几的建筑中
有一处最为让人们熟悉
那就是位于建筑群重心位置的
祈年殿
这座圆形大殿建筑
在众多中国古建筑中
显得卓尔不群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三层蓝色琉璃瓦顶作为建筑屋顶
象征至高无上的“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天是自然之本、万物之祖
祈年殿解剖示意注:1420年初建的大殿为方形的“大祀殿”,明嘉靖年间改建为圆形“大享殿”,大享殿的三层屋檐从上至下为蓝、黄、绿三色,清乾隆十六年修缮时将三层屋顶全部改为蓝色,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蓝色琉璃瓦之下
则是整座大殿最为复杂精巧的
木结构部分
木结构由柱、枋、斗拱、梁
等共同组成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处于最下面的为木柱
木柱由内而外分三圈排列
最内圈的4根钻金柱高度近20m
内圈之外的12根柱子被称为金柱
最外圈较小的12根木柱
则被称为檐柱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这些柱子正好以4的倍数分布
它们分别代表了
一年四季、十二月以及二十四节气
除了数字上的象征
柱子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撑大殿的全部重量
它们由内而外依次撑起三层屋檐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为了防止木柱东倒西歪
木柱与木柱之间有额枋相连接
不同于普通木结构建筑
祈年殿的额枋需要人为进行弯曲处理
处于最上层的额枋弯曲度最大
这需要高超的技术才可以实现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在最上层的枋与枋间
还有8根童柱相接
童柱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
钻金柱更好的承受来自上层屋檐的重量
另一方面就是内圈虽然只有四根柱子
但从外部看起来每层均有12根柱子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每层的柱枋之上
便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独特构件
斗拱
一个个斗拱分别坐落在柱头
以及与柱头持平的平板枋上
远远看去
建筑的结构显得极为精密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祈年殿用到4种
共计200多个斗拱
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这些斗拱不但起到结构衔接的功能
还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并且有着明晰的等级差别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斗拱之上
是大殿的屋面部分
屋面由椽(chuan)子与望板
铺设于架在斗拱之上的檩(lin)条上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最后将琉璃瓦覆盖在望板之上
整座大殿建造完成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繁复的木结构内部
有装饰的美轮美奂的
天花与藻井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藻井最终汇聚于中心部位雷公柱
雷公柱的顶端就是整座大殿的宝顶了
从下仰望金色宝顶
犹如繁星中最耀眼的那颗
璀璨夺目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更为复杂的是
所有结构均为中心放射状分布
这就使得建筑本身在结构组合上
有着不同于普通木结构建筑的复杂度
从空中俯瞰
建筑主体构成了一个个同心圆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这一切的精巧
都坐落在石制的祈谷坛之上
寓意天地相交而生万物
体现了农耕时代人们对自然的依赖
而产生对天地的原始崇拜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这样的组合
也正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
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正如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中所说:
“在外形上,三者之中,最为庄严美丽的,······自是屋顶部分。但在技艺上,经过艰巨的努力,最繁复的演变,登峰造极,在科学美学两层条件下最成功的,确是支撑那屋顶的梁柱部分······”
它们在祈年殿这里集精华于一身
成为我们了解中国古建筑
的一个窗口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从象征意义到实际功能
以祈年殿为代表的封建礼制建筑
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
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寓意一切生活资料
皆由天所赐予
❷ 天人合一
 
与祈年殿形成强烈对比的
是位于其正南侧360m的
 
圜丘坛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据《明史》记载:明嘉靖年之前大祀殿(祈年殿)为天地合祭的场所,此后嘉靖皇帝实行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侧建圜丘坛用来祭天,将原来的大祀殿改为祭谷所用。清代帝王入关后沿用这一制度,并将“大祀殿”改名为“祈年殿”,把明代所建的两重坛台的圜丘坛改建为三重坛台,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圜丘坛的样子。
看似极为简单的圜丘坛
却和祈年殿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因为隆重的祭天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每年冬至日
皇帝即在圜丘中央举行祭天仪式
经过精确设计的圜丘
站在中央的人(皇帝)发出的声响
会被周围环绕的栏板反射三次
形成来自四面八方的回音
创造出“天人对话”的氛围
从而完成对天地的祭拜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这种仪式
表现了封建社会王权天赐的观念
皇帝即为“奉天承运”统辖万民的人
  
空荡荡的坛面上
把中国哲学对于“无”的理念诠释到了极致
正所谓绘画中的“无画处皆为妙境”
音乐中的“此时无声甚有声”
文学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整座古都的神圣在这里化为
“空无一物”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圜丘坛与祈年殿之间
由一条甬(yong)道相连
甬道高出地面4m
在甬道之上还有一个圆形建筑
皇穹宇
用来供奉皇帝祭天时所用的牌位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一系列建筑共同组成了
天坛建筑的主轴线
在主轴线周围的地面
种有大片大片的柏树林
登临甬道如置身一片绿色海洋
沿着中间的甬道前行
就像走向天庭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除此之外
在建筑群周边还建有祭天所用的
宰牲亭、斋宫、神厨、神库、望灯台等
这一切的布局都是为了营造
一种至高、至上的氛围
把祭祀活动的气氛
烘托的更加神圣
❸ 至圣之坛
 
以祈年殿和圜丘为主体的
天坛建筑群
是中国礼制祭祀建筑的最高代表
是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它们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政治理想、民族文化于一身
无论在总体布局上
还是在结构技术和造型艺术上
都是无与伦比的精华
更是世界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时至今日
以天坛建筑群为代表的传统封建礼制
随着时代的洪流离我们远去
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它的光芒似乎正在日益变大
这就是天坛
中国人的至圣之坛
- End -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4月28日 23:15:47
  • 本站文章部分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